爱心热线 020-32660888

首页 > 基金会项目 > 丹姿甘霖计划

丹姿甘霖计划

面朝黄土情伤,仰天长啸故乡——记通渭县光彩•丹姿水窖慈善行

面朝黄土情伤,仰天长啸故乡——记通渭县光彩•丹姿水窖慈善行

文/丹姿企业文化部 田艳

我是第一次去西北,对于打小就生活在雨水充足、哪怕四季分明但也终年仍然可见到绿意盎然之景的我来说,踏入甘肃省的那一刻,着实被映入眼帘的一片片枯树黄土惊得很是咋呼。空气中没有一丝湿气,初冬的寒风吹得脸上的皮肤无比干燥难受,站在空旷、荒芜的黄土高坡上,头顶着冬日的暖阳,像是要被风干的腊肉,身上的水份在一点点被吸走。走在干如面粉的土地上,一脚下去,浮土飞扬,不到半宿,鞋子、裤脚上就蒙上了一层黄土。所幸这几日没有刮大风,不然一片漠北黄沙飞舞的景象,虽会壮观,但也够我们应付的了。

通渭县,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甘肃省定西市下面的一个贫困县。“看天吃饭”这句话似乎是为这里量身定做一样,劳作了一年的农民能否丰收,取决于上天是否能赐雨水。在这样一个年降水量约450毫米,年均蒸发量为1360毫米,干燥度大于1.3的地方,生活饮水也是个大问题,一户户用土砌成的围墙院子里,能有一个水窖,那是件幸福又奢侈的事情。很多人肯定会误会,水窖与水井有什么区别?特别是生活在雨水丰盛的南方人来说,很容易把水窖等同于水井,然而,在几百年都处于干旱缺水状态的这块土地,再怎么深挖都不会冒出水来的,为了更好地储存生活用水,农村的家家户户都在自己门口挖一个直径约3米、深6米左右的水窖,等着下雨天把院子里的水集中引入水窖中储存起来,供家庭煮饭、烧水使用。

邱青山,通渭县马营镇黑燕村人,家有五口,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除了二儿子还在读技校,大儿子与女儿都外出务工了,刚做完手术的老婆与他相依为命,守着有点破败的房子。土墙围起来的院子里,堆满了晒得干黄干黄的玉米棒子,因为贫穷,养不起牲口。虽然村里通了公路,但由于农产品的售卖低价和种植的高成本,如果把全年收获的玉米拉出去卖了,总共收入也不到600元,而来回的车费,估计就得去掉大半。老邱干煸瘦弱的身子撑不住一件毛衣,苍老满茧的双手诉说着终年的劳作之苦,破烂单薄的布鞋裹不住寒风的袭击,干涸得充满皱纹的脸,看到我们来了,露出了无比感激的神情,连忙带着我们去看门口新的水窖,打开井盖,用带着浓重的通渭口音的普通话,告诉我们有了这个水窖后是多么的方便,以前要跑到几公里外的地方担水,来回要一个多小时,一担水用1-2天,现在有了这个水窖,下雨天可以储存雨水,平时多担的水可以储存起来,实在太好了。看着他笑得皱起来的脸,我心里真是百味杂陈。

邱振国,同样是黑燕村人,54岁,由于贫穷,与已经是四十多的弟弟至今未娶到媳妇,眼看着人生就这么一天天走向衰老,眼前贫瘠的土地上也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开出幸福的花儿,通过村委帮助,邱氏兄弟申请了政府的贷款,花了几万块建了新房子。这次趁着丹姿甘霖计划——光彩•丹姿水窖项目,也申请到了一口水窖,在新房子的门口,编号为075的水窖保护得很是干净。邱振国显得很放松,眼睛里充满着希望,我问他想不想在新房子面前拍个照留个影,他憨厚地点点头,很高兴地就站在大门口,摆好姿势,等着我拍照。临走时,我回头看着他在新房子面前看了又看、流连忘返的样子,真心祝福他能在有生之年,找到一个伴,过上我们习以为常、他们却倍感珍惜的小家庭生活。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四季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日头从坡上走过,照着我的窑洞,晒着我的胳膊,还有我的牛跟着我。不管过去了多少岁月,祖祖辈辈留下我,留下我一往无际唱着歌,还有身边这条黄河……”,下山的时候,看着冬天的烈日下被晒得荒芜、干燥的黄土高山,汽车在尘土飞扬的山路上蜿蜒爬行而下,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唱过的这首歌,岁月缓逝,黄河犹在,只是曾经的母亲河,没有给这片土地带来片刻富饶,而这些淳朴的西北百姓,仍那么深深爱着这片热土——因为那是他们魂牵梦绕的故乡。我想,如果忙碌的造物主,暮然回首,看到这片他曾经忘却的土地,在承受着生命不可承受的煎熬,会不会怜悯得留下伤心泪花,从而化作生命之水,撒下大地,我相信幸福的芽儿,势必破土而出,万物盛开,欣欣向荣吧!编者后记2015年4月,广东丹姿集团通过全国工商联光彩事业部,为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马营镇黑燕村、第三铺乡郭坪村这两个村村民捐助了100口水窖.2015年10月,所有水窖全部完工,11月27日,丹姿慈善基金会黄志勇秘书长与全国工商联光彩事业处马处长、甘肃省工商联肖建胜副主席、通渭县晏翡副县长等一行验收了水窖工程,并考察了通渭县瓦房村饮用水情况,该村村民同样在久旱情况下,遇到了饮水、储水难题,丹姿集团正酌情考虑对该村进行进一步的水窖捐助。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