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时报 12月24日
2020年12月23日,2020中国公益年会在京举行。
对于中国社会公益事业而言,即将过去的2020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在创新社会治理与第三次分配的大潮中,公益事业的重要作用被一次次证明。
为了铭记2020年的公益历程,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年会现场发布了2020中国公益领域年度十大关注:
1慈善事业成为基本经济制度组成部分——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
202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提出,“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慈善事业将在实现共同富裕中发挥重要作用,新的发展机遇期到来。
2慈善事业法治进程提速——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慈善法执法检查。
2020年7月至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了慈善法执法检查。10月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春贤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慈善法实施促进慈善事业稳步发展,但目前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建议反思短板不足,有针对性加以改进。这将促进《慈善法》的进一步完善,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3非营利法人法律地位系统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通过。
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我国民事权利保护进入法典时代。《民法典》系统确立非营利法人的法律地位,将对健全社会组织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对社会组织法人的引导和规范,促进社会治理创新产生重要影响,为公益事业发展规划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4公益力量全面参与突发应急事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捐赠呈现喷涌之势。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社会力量迅速行动起来,广泛参与到抗疫工作中。《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显示,城乡居民、企业、社会组织等纷纷捐款捐物、献出爱心。截至5月31日,累计接受社会捐赠资金约389.3亿元、物资约9.9亿件,累计拨付捐款资金约328.3亿元、物资约9.4亿件。
5社会力量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战略——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
2020年11月,贵州省政府宣布,省内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在脱贫攻坚战中,社会力量通过“万企帮万村”、扶贫捐赠、志愿服务、社会工作等不同方式,发挥了重要作用。
6捐赠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落实——财政部等出台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新规。
2020年5月,财政部、税务总局、民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事项的公告》。《公告》明确了公益性社会组织的范围,取消了对年检结论方面的要求,调整了对年度公益支出及管理费的要求,放宽了行政处罚方面的要求……慈善法规定的税收优惠有了更为明确的执行措施,将有力促进慈善捐赠与慈善组织的发展。
7社会组织生态迎来变革——民政部推出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专项行动。
2020年12月,民政部办公厅对外发布《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3年)》,提出从2021年起用3年时间,开展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实施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能力提升、作用发挥、规范管理四大计划。《方案》将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将发挥更大作用,社会组织生态格局将迎来变革。
8股权捐赠模式、规则日趋成熟——万科、爱尔、秦英林等捐赠大量股票。
2020年4月,万科企业股资产管理中心与清华大学教育基金签署捐赠协议,将其持有的2亿股万科股票捐赠给基金会;5月底,爱尔医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捐赠给湖南省湘江公益基金会的2000万股爱尔眼科股票完成过户;6月初,秦英林捐赠给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当时市值8亿元对应数量的牧原股份股票完成过户……股权捐赠规则日益明晰,已经成为富豪、企业进行捐赠的常态化手段。
9企业家回报社会蔚然成风——河仁慈善基金会宣布捐赠14亿元助力扶贫救灾。
2020年9月,河仁慈善基金会宣布向福建、湖北、贵州三省捐赠14亿元,助力扶贫、救灾、医疗、教育等项目,其中福建省9亿元,湖北省3亿元,贵州省2亿元。以曹德旺、党彦宝等为代表的企业家群体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越来越主动,规模越来越大。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将真正得到社会认可。
10社会工作迎来发展机遇期——社会工作利好政策频出,认可度不断提升。
民政部提出力争“十四五”末,实现乡镇(街道)都有社工站,村(社区)都有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北京提出到2025年,全市医疗机构医务社会工作全覆盖;深圳厅印发《深圳市关于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水平的若干措施》,并再次提高社工薪酬标准。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社会工作利好政策密集出台,社会工作在实现2020人才队伍建设目标的同时,迎来大发展机遇期。